-
伊恩·布萊克|動蕩、痛苦、仇恨和暴力:如何理解巴以沖突?
最后更新: 2023-10-10 09:02:10【文/伊恩·布萊克】
敘事與歷史
2013年6月,23歲的巴勒斯坦帥小伙穆罕默德·阿薩夫(Mohammed Assaf)奪得了備受歡迎的電視節目《阿拉伯偶像》(Arab Idol)的總冠軍。他有著一頭用發膠精心固定的烏黑秀發,笑容羞澀,嗓音優美,為數千名通過短信投票支持他的觀眾高聲演唱經典老歌。
阿薩夫出生在利比亞,但在加沙地帶的汗尤尼斯(Khan Yunis)長大,這片人口稠密的沿海飛地被夾在以色列和埃及之間,并且是阿拉伯人與猶太人之間關于“圣地”(Holy Land)懸而未決的沖突永恒且日益嚴重的—通常還是充滿暴力的—提醒。
阿薩夫的祖父母在1948年戰爭期間成了難民,和他們一同成為難民的還有數十萬巴勒斯坦人,當時以色列國獲得了獨立,而巴勒斯坦則經歷了納克巴(Nakba,即浩劫)。他的奪冠演出擊敗了一個埃及人和一個敘利亞人,是當代大眾娛樂最前沿的水準,出自位于貝魯特的MBC(中東廣播中心)之手,吸收了英國《流行偶像》(Pop Idol)系列節目開創的概念。節目面向阿拉伯世界的數百萬觀眾現場直播,包括加沙和約旦河西岸的城鎮拉姆安拉的觀眾,當結果公布時,人們欣喜若狂。
“革命不只是步槍?!卑⑺_夫隨后告訴一位采訪者,他充滿節日氣息的晚禮服是巴勒斯坦國旗的綠紅白三色。他的成名曲《高舉卡菲耶》(Raise the Keffiyeh)所關注的巴勒斯坦頭巾卡菲耶,是這個國家及其事業立時可辨的鮮明標志。
阿薩夫的另一首流行歌曲紀念了80 多年前發生的事件?!秮碜园⒖ūO獄》(Min Sijn Akka),一支關于愛國主義和犧牲的民謠,令人想起因為參與1929年巴勒斯坦的動亂而被英國人判處絞刑的穆罕默德· 賈姆朱姆(Mohammed Jamjoum)、福阿德· 赫加齊(Fuad Hijazi)和阿塔·齊爾(Ata al-Zir)。這一事件被英國委任統治當局稱為“哭墻之亂”(Wailing Wall riots)。巴勒斯坦人則稱之為“卜拉格(al-Buraq)起義”—“卜拉格”是阿拉伯語中將先知穆罕默德從麥加帶到耶路撒冷的帶翅駿馬。
在猶太復國主義者和以色列人的記憶中(雙方經常對同一事件采用不同說法),這次暴力事件被叫作“1929 年騷亂”,有133 名猶太人被阿拉伯人殺害,其中大多數人死狀甚慘。賈姆朱姆、赫加齊和齊爾因為殺害希伯倫和薩法德(Safed)的猶太人而被判刑。用口語化的阿拉伯語譜寫并演唱的《來自阿卡監獄》講述的就是他們的故事。
2012 年,加沙的一位作家將這三人譽為“巴勒斯坦斗爭史上最重要的三位殉道者”,他們“因為抗議猶太復國主義者對巴勒斯坦的滲透,被英國委任統治部隊公開處決”—這一描述顯然拓展了“抗議”的傳統意義,并繞過了關鍵細節。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Palestinian Authority)的電視臺將這幾個被處以絞刑的人稱為“我們民族歷史上的燈塔”,立馬招致了一家名為“巴勒斯坦媒體觀察”(Palestinian Media Watch)的以色列監察機構“贊美恐怖主義”的指責。
同年晚些時候,巴民族權力機構在他們被處決的周年紀念日發行了紀念他們的郵票,上面畫著步槍和卡菲耶。此事和其他許多例子一樣,表明歷史也是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仍在斗爭的戰場的延伸—也許在這個領域,雙方是最接近勢均力敵的。
阿薩夫的歌自然是“一個人眼中的恐怖分子是另一個人心中的自由斗士”這句話的典型例證。這樣的事還有許多。20 世紀30 年代和40 年代被英國人以恐怖分子名義處決的猶太人—其中一些死于阿卡監獄同樣的絞刑架上—至今仍受到以色列國的正式紀念。2017 年2月,該國總統魯文·瑞夫林(Reuven Rivlin)用他的Facebook 頁面紀念亞伯拉罕·“亞伊爾”·斯特恩(Avraham “Yair” Stern)遇害75 周年,后者是希伯來名為“萊?!保↙ehi,全名Lohamei Herut Yisrael,意為“為以色列自由而戰之人”)、英語名為“斯特恩幫”(Stern Gang)的組織的領導人。1942年,一名英國警察跟蹤斯特恩到其特拉維夫的藏身處,開槍將其打死。
以色列國家圖書館以同樣的方式提到了“伊爾貢”(Irgun Zvai Leumi,意為“國民軍組織”),它作為一個“猶太抵抗組織”,1938 年主動挑起事端,襲擊阿拉伯平民,并在1946 年炸毀耶路撒冷的大衛王酒店,導致91 人身亡。哈馬斯(Hamas)的全稱是“伊斯蘭抵抗運動”(Harakat al-muqawama l-islamiyya),這個巴勒斯坦組織針對平民目標制造了多起自殺式爆炸襲擊,并從加沙地帶向以色列發射落后的火箭彈。對于那些抵抗自己民族最大仇敵的人來說,用詞總是具有偏向性,最終結果總會證明他們使用的手段正當合理。
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敘事上的分歧,遠不只形容各自民族英雄時常用的字眼,對于雙方在地中海東岸同一小片領土上長期未解決的斗爭的性質,他們更是觀點迥異。兩者都反映在本書中。每一方所言都出自真情實感,即使被對方斥為宣傳或謊言。兩者都不能忽視。這兩個民族之間的沖突只能通過關注他們如何看待自己、歷史以及彼此來理解。
敘事,以其最簡單的定義來說,就是“一個民族講述自己的故事”。以色列人描述了經過幾個世紀的反猶迫害后對自由和自決的追尋,以及從“流散”(Diaspora)中“回歸”錫安(Zion)的“流亡者們相聚在一起”,以期在故土建立一個主權獨立的猶太國家,并在納粹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殺害了600萬猶太人之后最終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這個關于民族解放的故事在希伯來語中簡潔地展現為“miShoah leTekuma”—“從大屠殺到重生”。經過幾個世紀的無力、苦難和羞辱,猶太人得以重樹自尊和自豪。
以色列人很少注意故土上另一個民族的存在(無論那個民族和那片土地被怎樣定義),除了他們對猶太復國主義的暴力反抗之外。土地被“贖回”,沙漠中開花繁盛。以色列的主流敘事強調本方愿意讓步并實現和平,但另一方卻一再錯過這樣做的機會。于是“鴿派”被迫戰斗。以色列很少將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無休無止、無處不在的敵意歸因于自己的行動—無論是1947 年和1948 年的行動,是其在1967 年征服的領土上幾十年的定居,還是它在“猶大和撒馬利亞”(Judaea and Samaria,即約旦河西岸)維持的軍事占領,或是其單方面吞并現在是該國“統一且永恒的首都”一部分的東耶路撒冷的行為。(根據國際法,以色列仍須對加沙地帶負責,盡管它已于2005 年撤離該地;以色列對在一定程度上由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控制的西岸也須負責。)以色列人往往聲稱沒有巴勒斯坦人愿意“攜手”共建和平,宣稱他們的敵人受到仇恨和偏見的驅使,而不是追求正義和結束沖突??植廊栽诶^續。
- 原標題:伊恩·布萊克|動蕩、痛苦、仇恨和暴力:如何理解巴以沖突?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內塔尼亞胡稱以色列反擊將“改變中東”,哈馬斯警告
2023-10-10 08:41 巴以恩仇錄 -
聯合國秘書長:應打破巴以惡性循環,擔憂“全面封鎖”
2023-10-10 07:56 巴以恩仇錄 -
蘇丹與伊朗決定恢復外交關系
2023-10-10 07:19 -
朔爾茨“期中考試”考砸了?
2023-10-09 23:03 德意志 -
中美氣候特使舉行氣候雙邊會談
2023-10-09 22:43 中美關系 -
以色列炮擊黎巴嫩南部地區
2023-10-09 22:27 -
外交部:再次敦促菲方重視中方關切,停止在海上挑釁滋事
2023-10-09 21:33 南海局勢 -
“這是對巴勒斯坦人的侵略”
2023-10-09 21:05 巴以恩仇錄 -
沙利文剛說“如今中東更平靜”沖突就爆發,他這樣找補...
2023-10-09 20:15 巴以恩仇錄 -
涉韓企在華芯片生產,美國無限期延長豁免
2023-10-09 20:08 三八線之南 -
前8月,韓國自華進口電動汽車電池總額超去年全年
2023-10-09 19:41 三八線之南 -
哈馬斯稱以方空襲致4名以色列被俘人員喪生
2023-10-09 19:37 -
以色列防長:全面封鎖加沙
2023-10-09 18:34 -
202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2023-10-09 18:01 諾貝爾獎 -
以色列集結10萬預備役部隊,雙方死亡超1100人
2023-10-09 17:12 巴以恩仇錄 -
“戰”至紐約,巴以支持者街上對罵
2023-10-09 16:42 巴以恩仇錄 -
巴以沖突升級,外交部密集回應
2023-10-09 16:36 巴以恩仇錄 -
外交部:提醒中國公民暫勿前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
2023-10-09 16:31 巴以恩仇錄 -
中方回應舒默涉巴以沖突言論
2023-10-09 16:20 巴以恩仇錄 -
一名中國血統的以色列女子被哈馬斯綁架?外交部回應
2023-10-09 16:12 巴以恩仇錄
相關推薦 -
朔爾茨誓言“盡快”解決,但... 評論 5“中國車企2年半就能做到的事,我們也要以此為目標” 評論 129圍繞供應鏈,中國開門辦博覽會,拜登卻… 評論 178“商業和分歧可并存,英國正尋求中國汽車廠商投資” 評論 217多方證實臨時?;饏f議延長兩天 評論 38最新聞 Hot
-
俄高官又披露:美國發來非正式信函,說…
-
圍繞供應鏈,中國開門辦博覽會,拜登卻…
-
史無前例,“尹錫悅開猛藥處方”
-
利用氣候峰會東道主身份大賣油氣?阿聯酋回應
-
“商業和分歧可并存,英國正尋求中國汽車廠商投資”
-
阿聯酋AI公司與中企合作,美官員炒作“安全威脅”
-
日本緊跟美國…
-
美國也否認
-
多方證實臨時?;饏f議延長兩天
-
槍擊巴勒斯坦裔學生的嫌犯被捕,受害者家屬:原以為美國更安全
-
見面后,馬斯克這樣表態
-
“美國向烏克蘭提供有毒化學品,用于襲擊親俄官員”
-
希臘總理來英國當面聲索被盜文物,蘇納克“玩消失”
-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大馬士革國際機場再次停運
-
“若土耳其不打擊,美國將不得不采取行動”
-
法教師遭斬首3年后,6名青少年受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