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光:巴以問題的內在邏輯已經變了,戰火能攪動“死局”嗎
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沖突發展至今,尚未出現停息跡象,甚至以方還一直對外傳出更大攻擊的信號。
截至目前,沖突已造成雙方超6100人死亡,中東正處于“深淵邊緣”。本輪沖突,也將攪動該地區本就錯綜復雜、且不穩定的力量,以及其背后外部勢力的博弈: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以色列與伊朗,伊朗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阿拉伯內部矛盾以及伊斯蘭世界矛盾,土耳其與相關國家關系,等等。
就上述問題及目前局勢,觀察者網采訪了上海社科院資深研究員、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中東問題專家潘光老師。
觀察者網:首先,您怎么看美國在處理巴以問題上實施的類似“雙軌”的剝離政策,將巴勒斯坦問題與整個阿拉伯剝離開來,它推動沙以和解是出于什么考慮,對解決巴以問題有好處嗎?
其次,怎么理解哈馬斯對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緩和的“不滿”?同時怎么看待法塔赫(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在其中的角色?結合上述問題的假設是,既然在巴以問題上推動“雙軌制”,未來是否可能出現進一步將巴勒斯坦與哈馬斯剝離的趨勢?
潘光:在討論前,有一個問題要先厘清,過去大家總說巴以問題是中東的核心問題,但后來慢慢就不說了,因為大家認為這個說法不夠準確,巴以問題只是中東問題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復雜的關系和爭端。
1992年中國與以色列建交后,在這些相關問題上也都有了重新思考,我們始終致力于積極勸和促談。當然,我們繼續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爭取自己的權利,比較合適的方式就是“兩國方案”。在這一點上,中國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是意見一致的。
巴以關系曾經出現過的一個重大轉變,集中體現在1993年的奧斯陸協議。盡管現在很多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都想要否定它,但這個協議無疑還是非常重要,拉賓、佩雷斯和阿拉法特的握手,是一個歷史性的開端,后來發生的很多事情都要從這里開始說起。要說奧斯陸協議死亡很容易,但事實恐怕并非如此。
圖源:中國新聞網
現在美國在巴以問題上的對策,是試圖將阿拉伯與巴勒斯坦問題徹底剝離開來。特朗普政府任內提出的中東和平新計劃徹底偏向以色列,再到后來主導的“亞拉伯罕協議”,推動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摩洛哥建立關系。過去一般而言,阿拉伯國家承認以色列的前提是建立一個以東耶路撒冷為首都的巴勒斯坦國。
大家還可以注意一下,在9月22日的聯大會議上,內塔尼亞胡提出,“我長期以來一直尋求與巴勒斯坦人實現和平,但我也相信,我們不能讓巴勒斯坦人對與阿拉伯國家簽訂的新和平條約擁有否決權”,“巴勒斯坦人可以從更廣泛的和平中受益匪淺,他們應該成為這個過程的一部分,但他們不應該對這一過程擁有否決權?!彼倪@個表態,顯然是要把巴勒斯坦問題排除出中東問題的大框架。
坦白講,這么多年來,巴以問題的內生邏輯已經變了,巴勒斯坦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已被邊緣化。當然,如果未來真的出現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的和解,哈馬斯恐怕不僅難以作為正式代表方參與,還會站在對立面。
對比之下,法塔赫一方面是國際社會承認的巴勒斯坦正式代表,歐美國家包括中國也都承認它,另一方面它展示出溫和的姿態,支持巴勒斯坦人、譴責以色列轟炸,但主張走和解之路,這樣的立場對它是有利的。其實這次沖突,是法塔赫發揮實質作用、提升自己影響力的一個機會。
此外,我對于哈馬斯挑起這次事端以后怎么結束這次沖突,深表懷疑。一旦開打,傷害的不只是以色列人,還有無數的巴勒斯坦平民,雙方仇恨加劇,而事實上也會得罪一些中東國家——盡管阿拉伯國家都表態支持巴勒斯坦,但基本不提支持哈馬斯、也不直接譴責,所以哈馬斯的行動放在當下中東地緣政治中,真正會得到怎樣的評價,恐怕一時間很難有明確且統一的說法。
問題是,巴勒斯坦人怎么認為?
一方面,哈馬斯對以色列的強硬立場使其在一部分巴勒斯坦激進人士心中的威信上升。另一方面,哈馬斯作為加沙地區的實際管治者,也并不代表它得到該地區所有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它現在通過這些行動,試圖表明自己是巴勒斯坦人的真正代表,但實際上也有一批巴勒斯坦人認為是哈馬斯破壞了巴勒斯坦的和平進程,也有很多人想要逃離由哈馬斯管治、被以色列監控的加沙,但逃不出去。說得直白點,待在加沙是死路一條,如果能去法塔赫管控的西岸地區,至少還能在工作生計上找到一絲生機。
同樣的,法塔赫在巴勒斯坦人心中的形象也很兩極,有一批巴勒斯坦人認為法塔赫及其主導的巴勒斯坦官方政權軟弱腐敗,既接受被以色列蠶食領土、安于經濟獲益的現狀,也無視那些被困在加沙的巴勒斯坦同胞。
所以,這就是一個很矛盾的問題,現在我們只能根據事態的變化來作下一步判斷。
觀察者網:近日,沙特王儲與阿巴斯通話,表示對巴勒斯坦人的支持,并中斷與以色列的和談。這里就要引出中東地區的另一組關系,沙特與伊朗。哈馬斯聲稱,伊朗在這次襲擊中給予了支持,但伊朗極力否認。美方則稱,目前沒有證據表明伊朗有所支持。這樣一來,這組三角關系就有些微妙,伊朗與以色列是死敵,對沙特與以色列關系正?;械讲话惨埠苷?,但伊朗與沙特剛在今年初和解,如果沙以和解受到影響,那么等待沙伊關系的變數是什么?
潘光:伊朗成為討論焦點之一,主要是因為有哈馬斯高層點了伊朗的名,但伊朗官方對此強烈否認,連哈梅內伊都出來做了公開回應。
首先,關于以色列和伊朗的關系,我想提一些基本觀點。我曾經去伊朗訪問時,和伊朗人有過交流,我問他們為什么一定要消滅以色列,他們說這里面主要是宗教含義,伊斯蘭什葉派是反對猶太人建國的,但他們也強調這不是反對猶太人。
在伊朗,生活著許多猶太人,在伊朗議會里面還有三位猶太裔議員,當時我提出想去拜訪這些猶太議員,但最后沒能成行,估計伊朗方面并不愿意安排。
伊朗把猶太人作為其國內一個平等的民族,他們可以參加各種活動,而且這些生活在伊朗的猶太人也支持伊朗政府,甚至反對以色列,他們認為以色列不應該建國,猶太人在世界各地已經生活得很好了,何必非要回到這塊地方建國呢?
以前,伊朗駐上??傤I事到我所在的猶太研究中心來訪問,他說我們要邀請你們到伊朗去看看生活在當地的猶太人,我們不反對你們研究猶太人,但等你們到伊朗看了猶太人之后,就會意識到根本沒有必要建立以色列國。
從這幾次交流中,我也逐漸搞清楚了伊朗對以色列的本意,就是反對以色列國或者說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但并不反對猶太人。
其實,稍微回顧一下歷史也能知道,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國王尼布賈尼撒二世率軍摧毀了猶太王國首都耶魯撒冷城,猶太人被擄往巴比倫,第一圣殿被毀。后來等到波斯帝國的古列二世滅了新巴比倫之后,釋放猶太人,并允許猶太人返回故地重建圣殿。當時重建過程不順利,直至大流士時期才完成,大流士也對第二圣殿的重建給予了幫助。
在伊朗伊斯蘭革命前,巴列維國王和以色列的關系也很緊密,當時它們是美國在中東的兩大盟友;但伊斯蘭革命發生后,伊朗掌權者在宗教思想上不承認以色列國,于是伊朗和以色列之間產生了絕對對立。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周子怡 
-
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將訪華
2023-10-23 08:26 中國外交 -
中企代表會見越南部長:望參與南北高鐵等重大基建項目
2023-10-23 08:13 觀察者頭條 -
以軍稱坦克意外擊中埃及軍事哨所,致歉
2023-10-23 07:06 巴以恩仇錄 -
中國政府中東問題特使:對沖突進一步擴大的前景深感憂慮
2023-10-23 06:47 中國外交 -
哈馬斯突襲誰背鍋?以色列內部開始“互撕”
2023-10-22 23:11 巴以恩仇錄 -
聯合國近東救濟工程處:29名員工喪生,一半是教師
2023-10-22 22:18 巴以恩仇錄 -
她竟稱“美國需要的是進攻部,而非國防部”
2023-10-22 22:02 美國政治 -
“中方再次敦促菲方盡快拖走非法‘坐灘’軍艦”
2023-10-22 21:47 -
“我知道挺巴會激起西方反彈,但我別無選擇”
2023-10-22 21:45 巴以恩仇錄 -
中方特使:中國同阿盟在巴勒斯坦問題上立場相近
2023-10-22 19:35 巴以恩仇錄 -
以色列內閣投票撤銷公共外交部
2023-10-22 18:52 巴以恩仇錄 -
首次!韓美日在朝鮮半島附近上空實施三國空軍聯演
2023-10-22 18:34 三八線之南 -
“本想再放2人,但被拒了”,以方:虛假宣傳
2023-10-22 18:04 巴以恩仇錄 -
美防長:正在向中東部署“薩德”和“愛國者”防空系統
2023-10-22 17:02 美國一夢 -
國家安全機關公開一起美國間諜案:美方在我重點國防軍工單位安插眼線
2023-10-22 16:25 國家安全 -
倫敦街頭,10萬人“挺巴”
2023-10-22 16:01 巴以恩仇錄 -
謝鋒會見布什美中關系基金會負責人
2023-10-22 15:19 中美關系 -
因批評以色列“戰爭罪”,他被迫辭職
2023-10-22 14:55 巴以恩仇錄 -
我駐巴勒斯坦辦事處再次緊急提醒
2023-10-22 14:27 巴以恩仇錄 -
中國國航北京-舊金山直飛航線即將復航
2023-10-22 13:44 中美關系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這場選美是“推翻尼政府的陰謀”?
-
為了明年國會選舉,尹錫悅開“猛藥”
-
歐洲車企被警告:這場爭奪,中美遙遙領先
-
白宮敦促國會:打錢!不然烏克蘭...
-
“以色列定居者威脅我們,不離開就會被殺”
-
“美國利用‘不成文規則’,強迫企業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冊”
-
以色列宣布將地面行動擴大到加沙地帶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會回到石器時代”?氣候大會上爭議不斷
-
“一艘美國軍艦出于自衛開火”
-
以駐聯合國代表抨擊猶太裔索羅斯:可恥!
-
“美國防部稱,我們的軍火工業難以跟上中國步伐”
-
美國三位“中國通”發文呼吁賴清德“凍結臺獨黨綱”
-
北約秘書長:要為來自烏克蘭的壞消息做好準備
-
“芬蘭希望得到中國幫助”
-
“英國直接不想還了”
-
“令人發指”!菲律賓總統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