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逸:以色列最大底牌其實就一句話,你美國政府支不支持我?!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沈逸】
大家好,歡迎來到本期的《逸語道破》。
今天想從美以關系的角度切入,談一談處于整個中東地區局勢核心的巴以問題。
從研究的角度上來說,這是一個結構性的產物,這個結構就是美國主導的所謂“基于規則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這種國際秩序在中東地區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戰略結構,其中最核心的一根支柱就是美國和以色列之間的關系。
這次驟然升級的巴以沖突給了我們一個機會,去認識和理解美國對以戰略的核心特征以及對地區產生的影響,希望從這個角度切入給大家帶來更深刻的思考。
作為最近一段時間危機當中最熱的具體事件——對于阿赫利阿拉伯醫院的襲擊,究竟是誰實施了這次襲擊?現在兩種答案都已經出來了,以色列方面給出的答案是一個比哈馬斯更加小規模的、更加極端的圣戰者組織發射的火箭失控造成了這次襲擊,火箭燃料造成了火災燒死很多人。
另一個答案是各方更加傾向于相信的本次襲擊就是以色列發動的。盡管以色列給出了許多“證據”,但約旦政府部門領導人明確說“整個地區沒人愿意相信以色列的話”,因為以色列在過去的記錄非常糟糕,這個記錄包含三個方面:
第一,以色列襲擊醫院和學校是有先例的;第二,以色列有這么做的膽子,他不但敢炸巴勒斯坦人,甚至還敢炸聯合國的工作人員乃至美國的軍隊情報員。在中東戰爭中發生過非常著名的自由號間諜船遭遇以色列襲擊事件。這些事件一開始都有“證據”證明不是以色列,但最后都被發現是以色列做的;第三則是美國作為以色列的最大支持者,在重大問題上誤導認知的行為也是有明確歷史記錄的,包括“洗衣粉”和納依蘭證詞。在這種背景下,現在放出來的電話錄音以及視頻信息等等,都被人發現還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相當大一部分的輿論和媒體都傾向于認為,本次襲擊的主要責任在以色列一方。
一件事情出現兩種不同答案的場景,讓我想起了經典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現在的我們就處在列車長的位置,大偵探波洛給了我們兩個答案:一種是車上的十二個人共同策劃實施了這起謀殺案;另一種則是車上曾經有過第十三個人,這個人策劃了謀殺然后下車消失了,這個人從哪里來到那里去,我們一概不知。這個時候你會選擇哪個答案?
如果從嚴格意義上的事實或者絕對客觀的真相來看,很多時候我們沒法給出答案,因為沒有決定性的證據。這時你選擇的答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個人基于某種預設的認知標準,所以大家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斷去認定兇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事件的真相并非無法追究,當你愿意追究,是有可能得到相對令人滿意的答案的。當然,關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繼續觀察。
圍繞這件事情,我們看到了美國和以色列之間一個非常特殊的關系。在襲擊發生后,內塔尼亞胡的媒體信息官發布了一個推特,說我們摧毀了一個醫院,這個醫院是哈馬斯的藏身地或者指揮所,并且為此慶賀。然后很快他就刪除了這條推文,這顯示出了什么問題?
遭遇襲擊后的阿赫利阿拉伯醫院
而且以色列給出是哈馬斯或者圣戰組織火箭彈誤炸的解釋,是在拜登訪問以色列落地之前。拜登很快就接受了,雙方的這種默契體現出美國跟以色列之間的特殊關系。
從博弈的角度來說,美國跟以色列其實也是各有各的想法。以色列最大的底牌就是一句話,美國政府不支持我對哈馬斯的行動,難道還能公開站出來譴責我?反過來說,美國要支持哈馬斯或者阿拉伯國家,懲罰以色列嗎?如果沒有的話,即使以色列在各方面有求于美國,比如現在以色列向美國提出緊急援助100億美元以支持其后續的軍事消耗,但以色列擺明就是吃定美國的架勢。
其實從美國的角度來看,拜登現在面臨的選擇也比較微妙。我個人認為拜登政府的最優先考量的既不是以色列問題也不是中東問題,而是即將到來的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
在美國總統選舉中,一個人的得分大致上由三部分構成。作為現任總統,他需要在內政上拿出成績來,需要在外交上拿出成績來,當然還涉及到他個人的形象得分。對于拜登來說,在外交上的得分是非常重要的,或者至少在外交方面不能出現重大失分。
如果拜登能夠成功斡旋本輪巴以大規模沖突,讓它盡快平息下去,這就是一種得分。而不失分則是拜登不能給人以攻擊他的口實,現在對他的攻擊大概有三個:第一,有美國公民遭遇了不測,如何支持一種必要的報復和反擊?而且還有美國公民被困在加沙地帶,他們需要盡快撤離,拜登政府是否能夠通過外交安排,在保證美國公民生命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撤離?
現在可行的方案就是從南邊和埃及接壤的拉法口岸撤離,因此這次拜登包括之前布林肯去以色列談的重點,就是希望能夠在南部地區實現一個有限的局部?;?,達成某種安排,建立一條人道主義通道。交換條件就是一部分人道主義援助物資可以從埃及方向進入到加沙地帶,讓加沙地帶的一些人尤其是美國公民,能不能借著人道主義通道提前撤離。
第二,他不能給美國國內具有巨大影響力的猶太游說集團以口實,說他沒有對以色列表達堅定的支持,沒有履行美國在理論上、道義上、政治正確的意義上,必須無條件支持以色列的“義務”,所以拜登需要堅定地站在以色列一邊。這種堅定支持就與以色列的有恃無恐聯系在一起,因為美國有義務在國際社會上,讓任何可能對以色列進行批判、制裁等讓以色列不滿的決議不得到通過。
所以我們看到10月18日,美國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的一項決議草案,這項決議由巴西起草,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哈馬斯暫時?;?,這個?;鹕踔敛皇谴蠓秶?,而是可能的小范圍?;?,以及保證南部撤離通道打開,當然它還譴責了對于平民的襲擊。
后來大家看到的是12票贊成2票棄權1票反對,這1票是美國。算上這一次,美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表決中,使用否決權的記錄大概已經達到了84次,其中有50多次是為以色列投的,阻斷了各方對以色列不滿的決議。因為一個美國代表,阻斷了安理會12個國家達成的一致性意見,讓?;饹]有能夠落實下去。
因為這個決議中沒有提到一句話,就是以色列有權自衛,以便認定以色列對加沙地帶行動的合法性。當然決議中也沒有明確譴責哈馬斯,而是表達了對一切傷害平民行為的不滿,等同于委婉地、間接地批評了以色列。以色列對此也是不接受的,因此美國毫不猶豫地使用了自己的否決權。其實美國為此是付出了國際道義代價的,但是沒有辦法,國內政治的算計要求美國必須給予以色列支持。
美國再次為以色列投下反對票
對于拜登來說,還有第三個考量,就是以色列后續開展行動的邊界和范圍在哪里?這對于美國來說是非常尷尬的。
如果說在俄烏沖突中,美國還能用“烏克蘭消耗俄羅斯”進行合理化解釋的話,那么突然升級的巴以沖突,對于美國來說當務之急是需要避免它變成一個巨坑,一個充滿戰爭危機的泥潭,避免把美國的注意力以及有限的資源再度陷進去。
避免變成泥坑有兩個關鍵點,一是確保除了哈馬斯和以色列之外,沒有第三方下場,現在各方聚焦的就是得到伊朗支持的黎巴嫩真主黨,會不會在北線跟以色列發生一些地面沖突,從而讓危機進一步溢出,超越加沙地帶的范圍,變成某種意義上的所謂第六次中東戰爭。
所以美國的反應也很清楚,派出兩個航母戰斗群去威懾。用布林肯的話來講,美國已經非常明確地向地區內所有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傳遞出了信號:如果你們想借這個機會做一些對以色列不利的事情,美國是有可能介入的。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柏林多發示威集會存在激化、暴力風險,中使館提醒
2023-10-21 08:50 德意志 -
以色列確認:哈馬斯放了
2023-10-21 08:23 巴以恩仇錄 -
王毅:中方始終站在廣大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正當訴求一邊
2023-10-21 08:16 中國外交 -
以方通知聯合國機構撤離五所學校
2023-10-21 08:02 巴以恩仇錄 -
中方將派團出席巴勒斯坦問題開羅峰會
2023-10-21 07:49 巴以恩仇錄 -
以色列駐歐盟大使:歐盟該學她
2023-10-20 22:58 歐洲亂局 -
他倆一見面,北約、美國都急了
2023-10-20 22:26 俄羅斯之聲 -
涉中企99年租約,澳政府終表態:沒必要取消或更改
2023-10-20 21:58 觀察者頭條 -
瑞典環保少女表態:與加沙站在一起
2023-10-20 21:39 巴以恩仇錄 -
“封殺”半島電視臺?以色列緊急通過新規
2023-10-20 21:01 巴以恩仇錄 -
土耳其力求取代“印歐經濟走廊”,還提到加強與中國合作
2023-10-20 20:37 -
“俄方撤銷批準‘禁核試條約’數小時后,美國進行了核爆試驗”
2023-10-20 20:19 涼戰 -
古特雷斯在拉法口岸舉行新聞發布會:呼吁?;?/a>
2023-10-20 20:19 巴以恩仇錄 -
“今天不懲罰以色列,明天他還這么干!”
2023-10-20 19:33 巴以恩仇錄 -
“美方安排,巴總統拒了”
2023-10-20 19:24 巴以恩仇錄 -
哈馬斯發言人被以色列逮捕,此前曾被以方關押24年
2023-10-20 19:19 巴以恩仇錄 -
出于安全考慮,以色列已撤離所有駐土耳其外交官
2023-10-20 18:04 巴以恩仇錄 -
馬哈蒂爾狠批拜登:“怎么敢明目張膽地撒謊?!”
2023-10-20 16:14 巴以恩仇錄 -
“美國務院各層都在醞釀‘兵變’”
2023-10-20 16:08 巴以恩仇錄 -
中日韓11月下旬在釜山舉行外長會?中方回應
2023-10-20 16:08 中國外交
相關推薦 -
最新聞 Hot
-
這場選美是“推翻尼政府的陰謀”?
-
為了明年國會選舉,尹錫悅開“猛藥”
-
歐洲車企被警告:這場爭奪,中美遙遙領先
-
白宮敦促國會:打錢!不然烏克蘭...
-
“以色列定居者威脅我們,不離開就會被殺”
-
“美國利用‘不成文規則’,強迫企業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冊”
-
以色列宣布將地面行動擴大到加沙地帶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會回到石器時代”?氣候大會上爭議不斷
-
“一艘美國軍艦出于自衛開火”
-
以駐聯合國代表抨擊猶太裔索羅斯:可恥!
-
“美國防部稱,我們的軍火工業難以跟上中國步伐”
-
美國三位“中國通”發文呼吁賴清德“凍結臺獨黨綱”
-
北約秘書長:要為來自烏克蘭的壞消息做好準備
-
“芬蘭希望得到中國幫助”
-
“英國直接不想還了”
-
“令人發指”!菲律賓總統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