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次與基辛格見面的感悟:美國最后一位戰略外交家
我直言不諱地向基辛格核實,國際互聯網上有許多關于您慫恿俄羅斯與美聯手對抗中國的建言,是真的嗎?他沒有生氣,而是笑著回應,請一定要代我告訴所有人,假借我說話的謠言很多,請一定要多看我的書。[全文]
-
對美輿論“左右搖擺”?我們該以什么心態和美國打交道
與美國的合作共贏,不是求出來的,更不是跪出來,而是“敢斗善斗”出來的。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從去年應對佩洛西竄臺到對沖今年氣球事件,中國承受了美國屢屢“極限施壓”之后,對美國的斗爭能力與經驗都大幅提升。[全文]
-
如何從政治高度認識我國的金融工作?
經過幾十年發展,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工業生產國和產品市場國,能夠來到這一歷史方位,與“金融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理念,以及具有中國特色的金融與實體經濟關系模式密不可分。[全文]
-
“您了解中國,孔子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馬翼科將軍認為,意識形態方面的零和博弈是沒有出路的,他非常同意現在一些南方國家所說的,現有的全球治理結構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了,但他認為,要做的不是去推翻它,而是去改變它。[全文]
-
“我和中國學者沒什么好對話的”,這件事情深深刺傷了我
“是中國故事不夠精彩?還是中國學者沒有思想深度?為什么總是講不好中國故事?”[全文]
-
俄羅斯過往投資歐洲、美國過多,但在東亞國家的投資太少。亞洲國家絕不可能沒收俄羅斯的海外財富。有一件事情或許可以早做。如果俄羅斯能夠幫助吉林拉開出???,推動吉林的發展,將獲得中國人的巨大好感。[全文]
-
中美之間需要一場安靜的戰略性對話
坦白說,中國是一個有著5000年歷史、文明綿延不絕的國家,而美國是過去200年來現代化最成功的國家。雙方都必須承認對方的偉大,都不應該想象對方會崩潰。[全文]
-
有錢人“躺平”不敢投資,在擔心什么
那些閉著眼買房就能漲、五年賺兩倍三倍的時代已一去不復返了;那些靠與幾個主要官員關系好、拿個批文就能發財的時代已早過去;那些不受監管、打擦邊球也能賺錢的時代也已翻篇。[全文]
-
過去30年美國利益往往就是世界的偏好,但現在不同了
西方所主導的世界正在變得更加多極化,北大西洋不再是世界的中心區,西方主導權走到了盡頭,非西方世界在集體崛起。中國人思考所謂的“百年變局”,實際上是在鼓勵自己要適應變化、推動創新、提供貢獻。[全文]
-
謝鋒大使履新首次講話,透露眾多信息
謝鋒大使用英文作了簡短演講,譯成中文約600字,字里行間都是干貨,非常值得琢磨……可從這篇到位的簡短講話中透析一些中美博弈的未來動向。[全文]
-
中國保持獨立性,比直接支持俄羅斯要珍貴得多
只能說明中國選擇多極世界體系,不是選擇站隊俄羅斯,也不是選擇西方。這種獨立性比直接支持俄羅斯要珍貴得多。中國很強大,我認為中俄友誼的未來應該建立在完全平等的基礎上。因此,我們尊重你們,我們尊重全球趨勢,我們正在采取相應的行動。[全文]
-
俄羅斯會成蘇聯2.0,中國肯定會成“世界第一”
俄羅斯是根據現在的需要來運作的,更多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國家,不像中國,中國從來都不覺得有必要向別人證明中國要說什么,喜歡他們或比他們更好。中國就是中國,但俄羅斯的情況并非如此。[全文]
-
訪俄就是“站隊”?西方這種邏輯毫無道理
中俄關系與烏克蘭危機沒有關聯。有沒有烏克蘭危機,中俄領導人都會保持正常交往和互訪。西方不少領導人都在烏克蘭危機期間訪問過俄羅斯,認為中國領導人訪問俄羅斯就是“站隊”的邏輯,毫無道理。[全文]
-
2023年,大國博弈“持久戰”繼續深化
百年變局的大幕持續拉開。世界各地發生諸多或激烈、或殘酷、或積極的重要事件,都能在國際政治、經濟、觀念層面持續演進的重大變局中獲得投射。近一二十年來西方作為火車頭的動力消逝,歐美國家的重要性進一步下降,世界各國在發展道路、經濟政策方面持續“去西方化”。[全文]
-
與50多國記者爭辯:中國想構建怎樣的世界
“債務問題是否會對整個項目推進的質量造成影響?如何提高債務透明度?”“好像東部非洲受到特別的關注,非洲其他地區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有什么樣的位置?”"我們也發現實際沒有太多進展。你們怎么給我們提供支持?"……[全文]
-
中國智庫需要什么樣的斗爭性?
中國媒體與互聯網中出現的美國批判常常充滿“火藥味”,但“火藥味”未必就是“斗爭性”,反而不會引起足夠的美譽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