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援烏武器如何流向加沙?我在暗網上查了查
要么俄烏戰爭結束,武器走私徹底失去了源頭。要么走私武器在美國或歐洲本身的某個地方肆虐,痛擊西方政客自己及他們的選民。在美西方真正吃到苦頭之前,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全文]
-
巴以沖突,澤連斯基的兩難
烏克蘭的親以色列立場不太可能發展成為兩國間更實際的聯盟。在可預見的未來,以色列將忙于處理截然不同的外部和內部問題?;o只能寄希望于加沙戰事不會分散西方的注意力,也不會增加俄烏戰事演變為凍結式沖突的風險:烏克蘭領導人對這種前景毫無準備。[全文]
-
作為一個烏克蘭人,我對波蘭人不抱有任何希望
波蘭在東西歐之間左右逢源,好處拿兩份。他們當然知道自己是怎么從中獲益的,所以他們擔心烏克蘭也會有樣學樣。[全文]
-
如果以色列能被偷襲,那么美國呢?
城市臟亂不堪,流浪漢和街頭幫派泛濫成災,許多美國人失去了幽默感,最糟糕的是樂觀主義蕩然無存。一些人看起來像打了敗仗的士兵,眼里更多的透露著迷茫。我的所到之處,彌漫著一種末日來臨的氣氛。[全文]
-
西方在烏克蘭已經燒了多少錢,還會燒多少?
西方政治家一再表示,慷慨的贈款(包括軍事和民事用途)不是禮物,而是對未來的投資,不僅是對烏克蘭的投資,也是對東歐新秩序的投資。[全文]
-
在俄羅斯和烏東地區感受國際態勢之變
俄習慣憑軍事實力說話,現在仍在沿著歷史慣性向前發展,也就難以融入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尤其是全球經濟和科創體系。在未來的國際競爭和戰略博弈中,俄無法憑借一己之力單獨實現重組國際秩序的目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通過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來塑造對己有利的國際環境。[全文]
-
俄烏戰爭即便結束,也不會是持久的和平
毫無疑問,這場軍事沖突爆發的最終原因是西方的決定,這里主要指美國,西方的決定讓烏克蘭成為俄羅斯邊境的西方堡壘。沖突不太可能很快結束,即使結束,結果也不會是持久的和平。[全文]
-
沒錢付工資,政府給了我50公斤草莓
根據烏克蘭目前5.2美元一公斤的草莓價格算下來,筆者還“賺了”,但草莓不易保存,這么大量的草莓一時半會也賣不出去。筆者之前還時常嘲笑臺灣人“一天18公斤鳳梨”,真沒想到自己也會有這一天。[全文]
-
總統府認為軍方誤導,軍方認為總統府幼稚
“烏克蘭在為歐洲的自由而戰。我們有出人出血的覺悟,你們就該有出錢出槍的覺悟”。[全文]
-
317萬 vs 2億,我真的憤怒了!
烏克蘭獲得的災后重建援助資金超過了夏威夷人民的預想。世人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拜登政府更關心的是為全球無休止的戰爭提供資金。[全文]
-
西方正將烏克蘭引上一條不歸路
我們不能低估西方在整個烏克蘭問題上有多愚蠢,甚至在其他問題上也是如此。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相信,如果俄烏真的爆發戰爭,西方和烏克蘭會獲勝,俄羅斯會被打敗。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有意義的是征服烏克蘭的大片領土,并確保將其變成一個功能失調的殘余國家。[全文]
-
從赤壁的火船,到烏克蘭的自殺艇,火攻船真是水戰大殺器?
在很多營銷號中,都將火船戰術當作了東方特色產物,他們或是解釋為某種奇怪的東方智慧,或者是西方戰術或造船先進,所以不需要火船。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全文]
-
后戰爭時代,烏克蘭現在怎么樣了?
由于當局的缺位、中央權力的缺失,很多城市重建的政治程序變成了首先由當地民選政府確定方向,然后由居民自己通過民意調查確定方案的“自治模式”。[全文]
-
捷克外交就是想取悅美國主人,令人遺憾
美國對一些國家施壓,讓他們少與中國打交道,而一些國家確實遵循了這一路線。如果他們真的是因為大西洋聯盟的驅使而放棄了自己的經濟利益,那就很可惜了。 我們無法期待中捷關系在目前政府任內有任何重大突破。 美國利用美元作為打擊俄羅斯的地緣政治武器,大大降低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受歡迎程度。[全文]
-
在歐洲某大型金融機構工作,“組內會議都能用阿拉伯語開了”
難民問題,正讓歐洲飽嘗苦果。[全文]
-
如何定義“勝利標準”,美、歐、烏存在認知落差
在北約無意直接參戰的前提下,美歐部分政客和軍方人士公開質疑烏實現“最優目標”的能力,多數傾向于在實現“最低目標”(盡可能收復局部領土)的基礎上,爭取“次優目標”(恢復戰前接觸線),這種認知落差也是決定烏克蘭危機走勢的關鍵要素。[全文]
-
無視馬克龍意見也要反華,北約究竟代表誰?
馬克龍曾表示,“北約是一個軍事集團,而我們與中國的關系不僅僅是一個軍事議題?!比欢?,如果斯托爾滕貝格能公開無視一位北約重要成員國領導人的意見,那么他背后究竟在代表誰?[全文]
-
在擴張中玩火的北約,需要亞洲給他們“上一課”
東亞之所以在近幾十年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功,正是得益于這一地區在1945年之后因為遭受了兩場卷入大國對立的極具破壞性的熱戰后,經過深思熟慮,選擇了拒絕劃分陣營,克服敵對思維的道路。由此產生成功的結果與北約擴張所帶來的后果形成了鮮明對比。[全文]
-
“現實一點,可以先‘凍結沖突’再想辦法解決”
雙方對進行實質性談判都設置了前提,并且目前來看,彼此均無法接受對方開出的條件。上月底,澤連斯基在講話中明確反對任何“凍結沖突”的和平計劃。在這種情況下,政治解決沖突是否還有希望,如何打破僵局? [全文]
-
“我們當然不可能主動去找美國人,也不可能乞求他們”
我認為目前的俄美關系沒有共同利益。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我們之間的雙邊關系只會零碎地發展而不會形成完整的脈絡。俄美有可能根據實際情況解決一些具體的實際問題,但也僅此而已了。 [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德美秘密謀劃這招,逼迫澤連斯基自動‘求和’”
-
烏克蘭首次承認:沖突早就能結束,但西方讓我們繼續打
-
基輔遭“創紀錄”襲擊,來訪的拉脫維亞總統躲進避難所
-
立陶宛外長:烏克蘭或“被迫求和”
-
澤連斯基暗示“如有機會要暗殺普京”?俄方回應
-
澤連斯基警告烏軍將領:別碰政治,否則...
-
澤連斯基又“炒”人了,這次是個女司令
-
美烏防長會晤,討論烏軍反攻行動
-
美防長突訪基輔:堅定支持烏克蘭
-
耿爽:在解決烏克蘭危機過程中,希望宗教發揮積極作用
-
歐盟只給30萬發炮彈,烏克蘭:遺憾,“官僚主義”作怪
-
“烏軍正考慮裁撤3名指揮官”
-
他提議烏克蘭“部分入約”,梅德韋杰夫嘲諷值拉滿...
-
克宮:俄方擔憂,西方也該重視
-
“澤連斯基可能被罷免”
-
“歐盟大半年只能供應烏克蘭30萬發炮彈,俄羅斯每個月能產150萬發”
-
他警告:烏克蘭將給歐盟引來戰禍
-
波蘭喊話烏克蘭:這個問題不解決,就別想加入歐盟
-
澤連斯基在任期屆滿后將繼續履行烏總統職務
-
烏官員“瘋狂偷竊”,就像沒有明天?烏外長回應
-
-
· 烏克蘭之殤 ·
2022年2月21日,俄羅斯承認烏克蘭東部兩個“共和國”獨立,自此烏克蘭戰火自2014年后再次被點燃。
-
美烏防長通話,特地提到這款導彈
-
烏稱特別小組登陸克里米亞時與俄軍激戰
-
普京簽署命令:烏克蘭公民可憑有效證件免簽證出入俄羅斯
-
波蘭證實:去年落入其境內致2人死亡的導彈屬于烏克蘭
-
烏方聲稱俄黑海艦隊司令身亡后,俄國防部發視頻“打臉”
-
德國防部:烏克蘭沒有德國坦克乘員
-
澤連斯基:美國坦克到了!
-
澤連斯基在美表態:烏軍會奪回巴赫穆特
-
拜登批準新一輪對烏3.25億美元軍援
-
馬朝旭出席安理會烏克蘭問題高級別公開會
-
澤連斯基與盧拉舉行會談
-
波蘭稱將在波俄邊境建立實體屏障
-
東歐多國宣布將單方面延長對烏農產品進口禁令
-
澤連斯基計劃下周訪美
-
俄艦受損情況到底如何?衛星圖像來了
-
烏方稱在克里米亞地區摧毀俄軍S400防空系統
-
東歐五國向歐盟喊話:必須延長禁令,否則...
-
中方:希望安理會能從中汲取智慧和經驗
-
波蘭延長對烏農產品禁令
-
烏克蘭將參加“海上微風23.3”海軍演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