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觀點 | Opinion more
-
面對中國,美國總統不能露怯,但更不能冒險
美國公民有權決定他們有多么希望選舉強大的領導人。但選民們也應該意識到,候選人是如何系統地利用他們的沖動,而且往往用冷酷的方式。否則,美國人將繼續對美國全球地位的成本和影響感到失望。[全文]
-
日元貶值給日企汽車業帶來空前的營收,然而……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在中國不能成功,意味著在世界很難長期穩定地待在汽車市場上。在燃油車上獲取了空前的收益,讓一些日企有些利令智昏,其在電動車上的滯后,必將影響未來利益。[全文]
-
在阿根廷大選現場,我明白了為什么獲勝的是米萊
相比其他競選人,米萊并沒有太多的競選廣告和張貼海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競選資金不足,但是他編寫了一本《通貨膨脹的終結》的書籍,上半年在各個書店閑逛的時候,都能在最顯眼的位置看到他的這本書,現在看來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花式競選策略。[全文]
-
為何這次全球能有這么多聲音譴責以色列?
懸崖勒馬,為時不晚;執迷不悟,藥石無靈。[全文]
-
中國是擴張主義者嗎?
許多人擔憂中國成為強國后會變得富有侵略性并趨向軍國主義,但中國的悠久歷史告訴我們,這個國家以一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力量。[全文]
-
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APEC能做些什么?
雖然過程很復雜,但愿景小組的代表們無論是政府背景、學術背景還是工商界背景,大家對APEC的發展潛力及應該發揮的作用仍懷有高度共識。大家各抒己見,再逐步排除爭議較多的問題,將目標縮攏,形成共識。這個過程真的是體現了APEC多年來的獨特傳統。[全文]
-
為什么印度不再支持巴勒斯坦?
這既關乎印度教民族主義在印度的興起和本屆印度政府的選舉議程,也涉及印度不惜一切代價同美國保持良好關系的努力,還有關印度教民族主義者的終極目標——維持印度教教徒相對穆斯林至高無上的地位。 [全文]
-
也許,拉美的這輪“紅色浪潮”并沒有那么紅……
近些年,一些拉美左翼政黨在總統選舉中捷報頻傳,掀起了一陣左翼總統坐莊的“新浪潮”,然而執政者實現選目標和承諾面臨巨大的壓力;議會議員席位與選舉產生的執政者也并不全屬一個黨派。目前拉丁美洲左翼總統們所處的情況與21世紀初并不相同……[全文]
-
中英關系的根本性改善有賴于兩大因素,而非卡梅倫
我們不應對卡梅倫復出期望過高。近年來,地緣政治格局發生巨變,很難想象華盛頓會允許英國同華盛頓的地緣政治目標背道而馳。而卡梅倫離任后,與中國的交往也正受到審查。他不太可能象從前那樣致力于英中關系的發展。[全文]
-
舊金山會議之后,美國能拿出多少誠意?
在此次舊金山習拜會上,美國總統拜登重申了美國堅持 "一個中國政策 "。需要警惕的是,不要忘記美國和西方在烏克蘭問題上曾經蓄意欺騙的前科,這一事件已將烏克蘭和烏克蘭人民引上了一條“布滿報春花的歧途”。[全文]
-
對美輿論“左右搖擺”?我們該以什么心態和美國打交道
與美國的合作共贏,不是求出來的,更不是跪出來,而是“敢斗善斗”出來的。從貿易戰到科技戰,從去年應對佩洛西竄臺到對沖今年氣球事件,中國承受了美國屢屢“極限施壓”之后,對美國的斗爭能力與經驗都大幅提升。[全文]
-
在巴勒斯坦,許多孩子夜里被人從床上或母親懷里搶走……
哈馬斯發動襲擊前這里有“和平”嗎?也許對以色列人來說是,但對巴勒斯坦人來說不是。即使在相對和平的時期,巴勒斯坦人在以色列也是二等公民(如果他們還被視為公民的話)。[全文]
-
尹錫悅,車撞墻了想起拐了
對于尹總統來說,之前激進的右傾政策現在是否要“緩一緩”,甚至“轉一轉”,是一個不小的尷尬。最尷尬的是,如何做,何時做,決定權未必在尹總統手中。[全文]
-
中美元首會晤,我們在臺灣問題上向前了一大步
顯然,這次中方給出了一個“直球”:你這個不支持“臺獨”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一次,我們的表態往前走了一步,后面接的那句“必將統一也必然統一”,傳遞的意思就非常清楚了。[全文]
-
巴以沖突,澤連斯基的兩難
烏克蘭的親以色列立場不太可能發展成為兩國間更實際的聯盟。在可預見的未來,以色列將忙于處理截然不同的外部和內部問題?;o只能寄希望于加沙戰事不會分散西方的注意力,也不會增加俄烏戰事演變為凍結式沖突的風險:烏克蘭領導人對這種前景毫無準備。[全文]
-
中日再次確認這個“關系”,意味著什么?
日本政府一邊奢談中日戰略互惠,一邊卻又做損害中國戰略利益的勾當是不能被允許的。[全文]
-
其他大國在中東問題上都有局限性,中國能發揮什么作用?
中國也是唯一與該地區各國友好相處的大國。這是一個巨大的優勢。中國應充分利用這一點,使中東地區更加安全。[全文]
-
拜登對穩定中美關系有誠意,但對中國還是有誤判
能看出來拜登政府對于穩定美中關系確實有誠意。那為什么我們又不太有信心呢?就是美國國內情況太復雜,兩黨對立非常尖銳,拜登又搞不定,他的很多承諾都是空頭支票。對此我們還是要現實一點。[全文]
-
卡梅倫復出,中英關系有望回歸“黃金時代”?
在俄烏問題上,英國其實一直扮演著一種積極的反向推動作用,某些時候甚至表現得比美國還積極。[全文]
-
突然禁用TikTok,調查中企機場項目,尼泊爾怎么了?
聯想起美國為了逼迫尼泊爾批準MCC協議而公然威脅稱,如果尼泊爾議會眾議院不批準MCC協議,美國將“重新考慮美國與尼泊爾兩國的關系,并在金融上制裁尼泊爾”,如今尼泊爾出現這兩起涉華事件,很難說沒有美國因素的存在。[全文]
-
-
資訊 | Information more
-
“不能讓西方偏見壟斷AI,俄將推出可靠系統與之抗衡”
-
王毅將出席中日韓外長會
-
解雇導火索:有人告發他開發新型強大AI,恐將威脅人類
-
中方試行對歐亞六國單方面免簽,德國大使:歡迎
-
南部戰區在中緬邊境我方一側展開實戰化演訓
-
拜登:只是開始,已要求“每時每刻”匯報最新情況
-
?;鹗兹?,最大規模援助車隊進入加沙
-
法國外長:法方支持開放合作,反對保護主義
-
埃及已向以色列移交24名加沙地帶被扣押人員
-
以方釋放的39名巴勒斯坦人抵達約旦河西岸地區
-
王毅:只要中歐攜手,陣營對抗就不會出現
-
立陶宛外長:烏克蘭或“被迫求和”
-
被判賠償!日方:違反日韓共識,無法接受!
-
亞美尼亞向俄羅斯“要賬”:付了錢,武器還沒給
-
“巴基斯坦已申請加入金磚,和大多數成員國關系友好”
-
你還相信“美國夢”嗎?僅有36%美國人回答:相信
-
王毅會見法國外長
-
“英偉達推遲‘中國特供’芯片”
-
外交部回應韓英領導人涉臺、南海言論:謹言慎行,好自為之
-
“我們幾周前看到哈馬斯演習劫持人質,上報后被無視”
-
-
-
澳軍艦駛經臺灣海峽,中方回應
-
“我們歐洲人也要開始一次長征, 應當向中國學習”
-
“人類歷史真正異常狀態是過去200年的西方主宰,這將自然終結”
-
“當我還是個大學生,反思韓國時,對中國革命產生了興趣”
-
泰國移民局公布中國乞討者調查結果
-
阿富汗駐印度大使館永久關閉
-
美方提出交涉,印度回應:驚訝…
-
習近平向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致賀信
-
希法醫院院長遭以軍扣押訊問
-
中國和烏拉圭關于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
-
以防長:臨時?;饏f議結束后,以軍軍事行動將至少持續兩月
-
“你也會像穆罕默德那樣強奸自己女兒嗎?”說這話的前奧巴馬顧問被捕
-
30至50枚火箭彈,以北部遭受沖突以來最大規模攻擊
-
中美關系改善能否恢復外資在華投資意愿?商務部回應
-
南部戰區回應美菲位南海聯合巡航
-
阿根廷將切斷對華關系?阿根廷準外長:不可能,毫無邏輯
-
以色列代表對聯合國機構出言不遜,中方代表當場打斷
-
中國駐比利時使館:強烈不滿
-
習近平向阿根廷當選總統米萊致賀電
-
中方:中東地區不應受核武器威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