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隊以色列,莫迪到底咋想的?
以色列和印度同樣面臨“伊斯蘭恐怖主義”威脅,因此具有打擊伊斯蘭恐怖主義的“天然和共同的利益”。在印人黨的話語體系中,希望通過渲染“穆斯林等同于恐怖主義”這種刻板印象煽動印度教民族主義的反穆情緒。[全文]
-
莫迪為什么揪住特魯多不放?
在莫迪政府治下,印度教徒對穆斯林、錫克教徒等少數宗教族群生存空間的擠壓已是事實,這自然引起強烈抵觸情緒。[全文]
-
又一場人為制造的“印巴之爭”?
印人黨近期在南印卡納塔克邦選舉的頹勢表現(以66比135負于國大黨)證實,印人黨鼓吹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敘事存在局限性,即主義無法取代發展,情感牌無法填補物質空缺。[全文]
-
最近,有一批印度旅游網紅在瘋狂介紹中國
印度旅游網紅在來華視頻標題上使用“印度人”的頻率明顯高于其他國家和地區,似乎是想跳脫個人視域,而采取一種“代表所有印度人的典型視角”,而中國人正好想通過印度網紅的眼看看“典型印度人”究竟如何看待中國。[全文]
-
當中國遇上“小基建狂魔”孟加拉國
帕德瑪大橋是中資工程承包企業在中國境外建造的最長橋梁,對孟加拉國來說更是意味深長——不但展現出孟加拉國自掏腰包推動建設的勇氣和實力,更是其走向自立自強的“強心劑”。[全文]
-
手里有糧的印度,為何剛說要當救世主,轉眼就“鴿”了?
“印度農民不僅將確保印度本國,且將確保全世界都得到照顧?!比欢?,沒想到,印度這是在給全世界“畫了個大餅”,且反水速度之快令人大跌眼鏡……[全文]
-
印度為何屢對小米下狠手?
當前全印上下都彌漫著詛咒中資企業失敗、本土產品取而代之的情結。在這種背景下,打壓小米無疑是烈火添柴,既能增強莫迪政府經濟民族主義強人的形象,也迎合著印度對于“自力更生”的想象。[全文]
-
跟著中國,尼泊爾才能“站著把錢賺了”
我們更需要擔心的,其實是美國對尼泊爾輿論傳媒的滲透,尼社會對我國的態度至關重要。受印影響,尼國內反華活動延綿不絕,但規模、數量、影響力均難成氣候。然而,2021年初拜登政府上臺后,美加強在尼活動,導致尼國內反華活動明顯增多。[全文]
-
莫迪罕見妥協,究竟如何影響印度大國運勢?
莫迪改革盡管方向正確、目標宏大,但細究起來,往往準備草率、過程扭曲,導致成本高昂、配套缺失,最后不免一地雞毛、不了了之??梢哉f,這種執政風格體現出“情況不明決心大、事實不清信心足、胸中無數點子多、決策失誤態度?!钡奶卣?。[全文]
-
“全世界每隔四年羞辱一次印度”
“全世界每隔四年都會花費數十億美元竭盡所能羞辱印度中產階級。隨著奧運的進行,他們將印度獲得的奧運獎牌除以印度的人口;他們反復提及那些人口只有印度零頭的零頭卻拿了更多獎牌的國家;他們還不忘提一嘴印度從未舉辦過奧運會?!?a href="/zhangqianhe/2021_08_12_602618.shtml">[全文]
-
印度地方突然推行計劃生育,不想在人口上趕超中國了?
印人黨亟需尋找新議題鞏固選舉基礎,人口議題就成為其攫取選票的應急策略。在人口問題上,印人黨急于管控的,并非激增的人口總量,而是精確瞄準印國內穆斯林群體人口……[全文]
-
美國炒作“實驗室泄露論”,印度:跟上跟上
印人黨的邏輯是:“由于邊境問題,中國利用新冠病毒攻擊印度,以此作為報復”。更有甚者,將印度描繪為所謂世界保護者——為了全球利益在一線同時抗擊“中國侵略”和“中國病毒”。[全文]
-
莫迪不抱團抗疫,反抱團“抗中”?
印歐合作并非一片坦途,以最為迫切的抗疫為例,印度是全球“豁免新冠疫苗知識產權”倡議的發起國之一,而歐洲國家對此整體持負面態度。在經貿投資領域,八年前“逼?!彪p方談判的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全文]
-
號稱重化工業初具規模的印度,怎么就“缺氧”了?
2020年下旬疫情“好轉”以后,莫迪熱切希望推動經濟恢復,因此這個時期印度全國產出的氧氣,50%仍用于工業生產而非進行戰略儲存用于醫療用途;同一時期,印度對外出口的氧氣更是同比上升近一倍。直到今年4月22日,莫迪政府才依據法院禁令,將90%的氧氣產量限定于醫療用途。[全文]
-
印度正醞釀一場史上最瘋狂的疫情爆炸?
印度第二波疫情無疑促使人們懷疑此前疫情數據的真實性,而志得意滿的印度政府、滿不在乎的印度民眾、不斷變異的病毒變種、規模巨大的大型集會,更像正在醞釀一場史上最瘋狂的疫情爆炸。[全文]
-
這次,印度對中國制造中心地位的挑戰是認真的
不可否認的是,在“印太”框架下,印度確實擁有極佳的發展機遇窗口……在如此有利的條件下,如果印度內部改革取得突破,就能大舉借重美、日、澳聯動之勢,撬動自身跨越式發展所需動能,不斷朝取代中國的總目標邁進。[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