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思科:難道要等以色列徹底發泄完,我們才能開始談和平?
最后更新: 2023-10-16 08:53:20當地時間15日晚,巴勒斯坦衛生部門宣布,截至目前,本輪巴以沖突已致巴勒斯坦方面2726人死亡,受傷人數超過10800人。
而就在三天前的12日深夜,以色列要求加沙地帶北部110萬平民限期24小時南撤,以“保護其自身安全”。這一要求直接被聯合國斥責為“不可能”。
巴以問題仍在升級,一方面世界各國從官方到民間呈現出在巴以問題上尖銳的立場對立,另一方面以色列一方在軍事實力極度不平衡的前提下展開的報復行動是否會引發難以控制的人道主義災難,也成為世界輿論關心的焦點。
針對目前巴以沖突呈現的種種問題和困境,以及國際外交如何推動停戰和勸和促談,觀察者網采訪了中國前中東問題特使、曾先后擔任駐沙特阿拉伯大使、駐埃及大使兼駐阿拉伯國家聯盟全權代表的吳思科大使。
【采訪/觀察者網 戴蘇越】
觀察者網:吳大使您好,根據您的觀察,這一次巴以陡然升級的沖突能否迅速平息,最有可能以什么樣的形式收場呢?
吳思科:巴以在加沙地帶的沖突這些年來一直反反復復,幾年來一次。這一次的沖突確實是爆發得最突然、規模最大、人員傷亡損失也是最大的一次,包括對于以色列造成的傷亡,和前幾次大不一樣。而且這一次事發突然,哈馬斯保密工作做得特別好,瞞過了美國的CIA和以色列的摩薩德這樣的頂尖情報部門。
遭受如此大的損失讓以色列受到了巨大的沖擊。確實如此大的平民傷亡、特別是婦女兒童的傷亡讓人痛心,中國也很快表態,表達同情、譴責針對平民的攻擊,同時呼吁雙方克制、盡快?;?,避免造成更大的傷亡。
然而對于以色列來說,它這口氣沒有出完,自己也覺得沒法向國內交代,因此肯定還要繼續大打出手,下一步以色列可能給加沙地帶造成更大的打擊和摧毀,才能發泄掉這口氣。因此我估計這一次的沖突幾天內很難停下來,盡管周邊國家比如埃及一直在做勸和工作,我們也在跟他們保持聯系,但是很難。當然,不管怎么樣,戰爭不可能永遠打下去,最后還是要通過對話才能夠解決問題。
觀察者網:哈馬斯在策劃此次襲擊前是否會預判到之后以色列的瘋狂報復?他們還會有后續的行動安排嗎?以色列是否會如外界猜測的那樣,空襲過后對加沙地帶進行地面部隊的“清剿”行動?
吳思科:哈馬斯肯定會想得到以色列的加倍報復。但是那些沖進去的哈馬斯武裝人員本身就抱著視死如歸,沒打算活著出來的想法。他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以命相拼”,這是巴勒斯坦問題長期得不到公正解決,再加上這幾年以色列右翼政府對加沙、東耶路撒冷的種種強勢做法,讓巴勒斯坦人陷入到巨大的壓力和屈辱的處境導致的,所以這種“拼死一搏”是一種被壓抑已久的爆發,他們的想法就是即使有報復,只要我把第一步做成了,給以色列方面造成了傷亡,他們就覺得是成功了,值得了。這也是無奈的選擇,因為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下一步以色列會怎樣行動?現在以色列已經把加沙地帶統統包圍起來了,由于雙方的力量懸殊,一旦以色列動員起來之后,包圍、轟炸、清剿,一定是不擇手段、不顧一切的那種。
以色列的空襲持續造成加沙地帶的平民傷亡(圖片來源:ICphoto)
我認為以色列進行地面搜索和清剿的可能性非常大,特別是美國現在高調支持以色列,在中東幫其“撐住場子”,讓以色列放手打擊哈馬斯,沒有后顧之憂。本來整個巴勒斯坦加在一起力量都非常弱小,強烈的力量懸殊加上美國的支持,釋放出的信號就是以色列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但巴勒斯坦在那里畢竟有200多萬人,你不可能都把他們消滅了,如果造成更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國際社會的反應也會是很大的,以色列不可能一點忌憚都沒有。但以色列的打擊應該是一邊倒的,雖然巴勒斯坦方面會有一點反抗,但雙方的武力不是一個檔次的。
國際社會的輿論導向隨著戰局的變化,要求以色列方面克制的聲音會更多一點。馬上安理會要開會了,阿盟也開了會,埃及等國家這幾天也一直在努力,但是正如我剛才說的,幾天之內以色列還沒有發泄完,它不可能停,但是它也不可能總是這么打下去。
觀察者網:以色列必須給自己設置一個停止的點,要達到什么樣的目的它才會收手呢?
吳思科:似乎以色列的目標是“畢其功于一役”,把哈馬斯一次全打掉,讓它以后再也沒有能力對以色列造成威脅?,F在以色列要求加沙北部的人撤到南部去,加沙北部很有可能被它整個占了,可能以色列想將其作為一個“安全區”。
但是歸根結底,這么多巴勒斯坦人,你把它這樣地壓迫,他們肯定是會反抗的,壓迫得越深反抗只會更強烈,包括現在的孩子一代也在目睹這樣的情況,最后只能是“冤冤相報何時了”。
所以?;?、人道主義援助、適時推動談判、恢復對話,這些努力國際社會需要配套。盡管目前對話的時機還不到,但我覺得是應該的。
觀察者網:在這次的巴以沖突中,美國的態度挺耐人尋味的,一方面堅定支持,甚至有消息稱把一部分支持烏克蘭的資源轉投了以色列;另一方面明確表示不出兵,同時也希望事態不要繼續擴大,您認為美國在這次沖突中的心態和打算是什么?
吳思科:我覺得美國拜登政府的反應首先是著眼于即將到來的大選,猶太集團在美國大選中的影響力有目共睹,加上以色列一直是美國在中東最優先保護的盟友,所以肯定會將以色列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但是另一方面,不希望中東大亂也是美國的基本政策。畢竟現在美國戰略的重心是其在亞太的大國競爭,對于中東,美國又想要盡量減少投入的情況下達到掌控的目的,不要打亂它的戰略部署。所以美國想要通過一種震懾,讓除了巴勒斯坦之外的其他國家不要卷入其中大動干戈。
目前來看確實是這樣的,埃及作為這個地區的主要國家,在這次事件中主要扮演著調解者的作用;敘利亞也是地區重要力量,但目前它的處境也比較困難,政策以自保為主,政府不會參與這件事。盡管敘利亞那邊的武裝力量發射了火箭,但我相信這不是政府行為。約旦就更不可能了,南部的黎巴嫩真主黨做出了一些反應,但擴大的可能性不大。伊朗雖然明確表達了對哈馬斯的支持,但是目前也不可能參與進去。
以色列南部的猶太居民也在撤離居住地(圖片來源:ICphoto)
觀察者網:從這次各方的反應看,是不是一方面阿拉伯各國并沒有采取實際行動的意愿,另一方面美國在中東的話語權也有下降的趨勢?
吳思科:這是很明顯的。蘇聯解體之后,美國一度處于獨霸的地位,但是經過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和后續的大中東計劃和反恐戰爭,一方面美國投入的實力大不如前,另一方面它對待盟友的態度、承擔責任的不足也讓美國的信義大打折扣,中東國家對美國的看法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加之新興經濟體力量的上升,也帶動了美國話語權的變化。
美國轉而尋求調整政策,減少在這一區域的投入,挑動地區國家的相互爭斗,包括妖魔化伊朗,搞對抗伊朗陣線,所謂的“中東小北約”,時間久了把這些國家也弄得疲憊不堪,現在他們發現弄了半天確實損失的都是自己,所以中東各國目前求穩定、求發展的意愿更加鮮明了,美國也不再能像過去那樣,打個電話對方就對照做。烏克蘭戰爭之后引發的能源問題大家都能看到,不是美國想增產減產,沙特阿聯酋這些盟友就會聽它的。包括伊朗和沙特的和解、敘利亞返回阿盟都是美國不愿意看到的。
雖然美國在中東還是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包括美國的軍事基地依然在,但隨著百年大變局中力量的對比變化,中東地區的自主精神也在不斷增強,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什么都聽命于美國,而是更加傾向于多元外交,這一條是非常清晰的,也是非常珍貴的。
觀察者網:在這次巴以沖突爆發之前,中東和平進程的發展看上去是很平穩的,各方都在積極推動,包括亞拉伯罕協議的簽署、伊朗沙特的和解、沙特和以色列的和解等等,現在隨著沖突的升級,感覺歷史舊賬、民族仇恨一下子都被翻出來了,您認為之前的“中東大和解”是否會因為此次事件而中斷?
吳思科:雖然不至于付諸東流,但確實會受到相當大的沖擊和影響,和平進程的遲滯是肯定的。阿拉伯各國的當權者不能不考慮民眾的情緒,處理和以色列的關系會更加謹慎。
另一方面,正是美國推動的各種關系正?;尠屠账固谷烁惺艿搅藦娏业奈C感,他們擔心,本來阿拉伯大家庭同心協力,現在你們都正?;艘院髸粫蜎]有我的事兒了,整個中東其樂融融大家都不管我了。從這次的哈馬斯襲擊事件我們也能感覺到巴勒斯坦人的那種絕望和反抗——阻斷這樣的“大和解”,你們不能忘記我,不能把巴勒斯坦問題冷凍起來——通過這樣的方式喚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一名巴勒斯坦男子在加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的以色列襲擊現場抱起一名受傷的女孩(路透社)
我認為國際社會應該看到這樣的訴求,巴以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是具有全局性影響的。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這里一步那里一步,走到最后很有可能一下給你掀了桌子,所以歸根結底巴以問題必須得到妥善解決。
比如說“兩國方案”,本來國際社會都已經達成了共識,就應該往前推動?,F在因為力量不平衡遲遲沒有辦法實現,所以雙方就選擇用這樣一個不對等的方式來發泄,過一段時間鬧一次,對地區安全非常不利。因此我認為歸根結底,這次的沖突造成這么大損失之后,各方應該痛定思痛,想方設法把巴勒斯坦的問題推動向前解決,讓兩國方案得到真正的落實。
其中美國必須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發揮應有的作用,首先盡快推動停戰和下一步艱難的和談工作,我們也曾經主張召開一個更廣泛的國際會議,讓大家都能參與進來,形成一股合力。如果這樣的進程不推動,光靠仇恨和殺戮、靠彼此的報復,永遠解決不了當地的問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戴蘇越 
-
拜登警告以色列不要占領加沙
2023-10-16 08:50 巴以恩仇錄 -
加沙南部資源短缺進一步加劇,物價翻了2到5倍
2023-10-16 08:13 巴以恩仇錄 -
以軍轟炸黎巴嫩多個目標,火箭彈落在聯黎部隊總部
2023-10-16 07:40 巴以恩仇錄 -
古特雷斯警告:中東處于“深淵邊緣”
2023-10-16 07:13 巴以恩仇錄 -
巴以新一輪沖突已致雙方超4100人死亡
2023-10-16 06:41 巴以恩仇錄 -
美報告鼓吹準備好“與中俄同時開戰”,普京表態
2023-10-15 23:13 中俄關系 -
見他倆握手,以方宣布“斷絕一切關系”
2023-10-15 22:21 巴以恩仇錄 -
王毅同土方通話:支持一切有利于推進落實“兩國方案”的努力
2023-10-15 21:46 巴以恩仇錄 -
歐盟外長“拆臺”:她不代表官方立場
2023-10-15 20:35 巴以恩仇錄 -
王毅同伊朗外長通話:推動局勢降溫,防止斷送中東和平進程
2023-10-15 19:44 巴以恩仇錄 -
布林肯與沙特王儲見了,沒談到1小時
2023-10-15 18:37 美國政治 -
中方特使:國際社會必須以最大緊迫感為推進“兩國方案”作出切實努力
2023-10-15 17:10 巴以恩仇錄 -
“巴以沖突給美國政局帶來新的動蕩”
2023-10-15 15:35 美國政治 -
“疑與巴以沖突有關”的校園襲擊剛發生,兩大景點又遭炸彈威脅…
2023-10-15 15:23 歐洲亂局 -
巴總統與拜登通話:絕不接受驅逐加沙居民
2023-10-15 14:59 巴以恩仇錄 -
事關原住民,澳大利亞時隔24年的“歷史性公投”有結果了
2023-10-15 14:54 -
以軍稱又打死一名哈馬斯指揮官 哈馬斯暫無回應
2023-10-15 14:30 巴以恩仇錄 -
中國援助阿富汗地震災區救援物資抵達赫拉特機場
2023-10-15 14:16 阿富汗 -
阿富汗發生6.4級地震
2023-10-15 12:37 阿富汗 -
“嫦娥七號將搭載泰國科學儀器”
2023-10-15 11:54 航空航天
相關推薦 -
歐洲車企被警告:這場爭奪,中美遙遙領先 評論 14以色列宣布將地面行動擴大到加沙地帶全境 評論 215為防中國芯片,美商務部長要求“加錢” 評論 214“來自美國的壓力越來越大” 評論 86談判陷入僵局,以總理:將繼續開展行動 評論 116最新聞 Hot
-
這場選美是“推翻尼政府的陰謀”?
-
為了明年國會選舉,尹錫悅開“猛藥”
-
歐洲車企被警告:這場爭奪,中美遙遙領先
-
白宮敦促國會:打錢!不然烏克蘭...
-
“以色列定居者威脅我們,不離開就會被殺”
-
“美國利用‘不成文規則’,強迫企業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冊”
-
以色列宣布將地面行動擴大到加沙地帶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會回到石器時代”?氣候大會上爭議不斷
-
“一艘美國軍艦出于自衛開火”
-
以駐聯合國代表抨擊猶太裔索羅斯:可恥!
-
“美國防部稱,我們的軍火工業難以跟上中國步伐”
-
美國三位“中國通”發文呼吁賴清德“凍結臺獨黨綱”
-
北約秘書長:要為來自烏克蘭的壞消息做好準備
-
“芬蘭希望得到中國幫助”
-
“英國直接不想還了”
-
“令人發指”!菲律賓總統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