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雁默:“臺獨”不知該演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
“如果我們無法找到與阿拉伯人正當合作、真誠對話的途徑,那么我們就沒有從過去兩千多年的痛苦中學到任何東西,而我們所經歷的一切痛苦也是咎由自取?!薄獝垡蛩固?
除了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是眾所周知的和平主義者和人道主義者。作為全球最知名的猶太人,愛因斯坦曾受邀成為以色列第一任總統,但他拒絕了,因為他反對猶太復國主義,以及該主義的建構基礎——民族主義。文首這段話是愛因斯坦致信給以色列第一任總統哈伊姆·魏茨曼的內容。
相較于俄烏沖突,巴以沖突是遠為復雜的事件。宗教、歷史、種族、地緣政治,再加上暴起的覺醒文化,此事件維度之多,從物質到思想,牽涉范圍甚廣。沖突爆發至今,我們已然目睹了該事件的復雜性,即便用粗暴的善惡二元論簡單敘事,旁觀者也都會陷入迷宮,因為誰善誰惡的問題,是另一場文化、思想與史觀的斗爭。
沖突爆發后,一位香港網民在臉書貼文,嘲諷2019年以色列駐聯合國代表以“舊約圣經”作為以色列擁有巴勒斯坦領土的佐證,掀翻了猶太人荒謬的復國敘事。這是全世界同情巴勒斯坦人的一個立場縮影。
然而,這場沖突可化約為猶太人與阿拉伯人的二元對立嗎?
表面上是的,但掀開此一表面,中東專家掀出了另一層事實——許多阿拉伯人其實視巴勒斯坦人為包袱,而非兄弟,尤其是若干阿拉伯大國的王室。原因是,出于維穩政權的考量,幾個阿拉伯王室希望與以色列發展正常關系,因此有意邊緣化巴勒斯坦問題。
此一說法當然有證據,即2020年由美國促成的阿以和平方案“亞伯拉罕協議”,再加上今年拜登政府想促成的阿以關系正?;瘏f議,都證明了阿拉伯世界領導層遺棄巴勒斯坦人的事實。而這便是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大規模攻擊的主因。
在此維度上,巴以沖突也是阿拉伯世界某種形式的“內戰”。這還不算復雜,因為不獨阿拉伯人內斗,猶太人也內斗,這又是另一個維度的故事。
10月19日,43位猶太裔美國作家、藝術家、學者在英國衛報具名致信給拜登總統(注1),除了譴責哈馬斯的立場,這群猶太精英更從人權角度,強烈要求美國停止對以色列的“道德”與物質支持,反對濫殺加沙人,要求?;?。
43位猶太裔美國作家、藝術家、學者在英國衛報具名致信給拜登總統,要求?;?/span>
無獨有偶,10月20日,數十位美國娛樂界名流——包含凱特·布蘭琪,阿方索·卡隆等巨星、名導——以人道主義為由,聯名致函拜登(注2),要求?;?,呼吁結束對加沙的轟炸,釋放人質,支持“人類共同的人性”。
這兩封公開信,只是全世界普遍呼吁?;鸬钠渲袃蓚€例子,但聲量巨大,尤其是猶太人的反戰呼聲,震耳欲聾。
猶太復國主義的正反面
猶太復國主義(錫安主義)有綿長的歷史,但也是直到1897年才開始組織化,1917年在英國的支持下將巴勒斯坦劃定為國家領土。此發展隨即于1919年遭到美國猶太裔名流抗議,這批精英反對在巴勒斯坦建國,也反對居住在任何國家的猶太人被隔離為一個民族群體。
猶太人受迫害的歷史,在宗教時代,迫害者是系出同門的羅馬天主教,在民族時代,則是系出同門的歐洲民族國家,而愿意與猶太人和平相處的卻反而是北非與阿拉伯人。
諷刺的是,“排猶”的反猶太主義者,不少人支持猶太復國,白話說就是想將猶太人趕到其他地方建國,別住在境內。于是猶太人有了更強烈的建國動機,并鎖定了今天以色列的領土范圍,包含巴勒斯坦。
猶太復國主義創始人西奧多·赫茲爾(Theodor Herzl)的日記中有這么一段話:反猶太主義者將成為我們最依賴的朋友,反猶太國家將成為我們的盟友——換言之,“反猶太主義”與“猶太復國主義”是另類的“盟友關系”,“反猶太復國主義”與“反猶太主義”卻非志同道合的同一類人。
然后被猶太復國主義者迫害的,就成了巴勒斯坦人。
愛因斯坦是個反猶太復國主義者,而他代表的是為數眾多的猶太精英。因此,與一般人的認知相反,猶太知識精英的主流思想是反對猶太復國,更反對以恐怖主義遂行建國目的。而掌握美國金融、媒體等領域的猶太大亨,則是猶太復國主義者。
在美國權勢熏天的猶太大亨,長期編造各種謊言,諸如“以色列是猶太家園”“以色列是中東唯一民主國家”等,同時長期給大眾灌輸猶太人受迫害的歷史,以受害者之姿掩飾其暗殺機構、資本滲透與媒體操控等陰暗面。
猶太裔的反猶太復國主義者,除了愛因斯坦,還包含許多20世紀重要的猶太思想家,如“臺獨”最愛引用其概念的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諾姆·喬姆斯基(Avram Noam Chomsky)等人。大體上,這些猶太裔的反猶太復國主義者,都是泛左翼人士、和平主義者、人道主義者、自由主義者、多元主義者、反民族主義、反威權主義、反極權主義。
戲謔一點說,受迫害的歷史讓猶太人自然生成兩種互斥的基因,其一是“反迫害”,其二是“迫害他人以反迫害”。前者認為只有透過思想轉化,才能根絕迫害,所以主要根據地在思想界;后者認為只有透過蠻力與權力,才能避免被迫害,所以其根據地在商界。
居住在美國的猶太人比例僅2.2%,諾貝爾得主則高達38%。聰明的猶太人以極少的比例掌控了美國的“肌肉”與“大腦”,當兩者協調一致的時候,美國會展現強大的軟硬實力,當兩者不一致的時候,美國就是個自殘的歌利亞巨人,害人害己。
這次的巴以沖突,我們看到的就是自殘的歌利亞。巨人的踉蹌立即展現在陷入矛盾的美媒上,挺巴反巴,挺以反以,無法產出俄烏沖突那般高度一致性的訊息輸出,然后就是街頭、校園,乃至于華盛頓政界的混亂和撕裂。
拜登此次對以色列的訪問,被譏諷為:“坐13小時專機來給內塔尼亞胡擁抱,卻只愿給230萬人20輛卡車的援助物資”。
被兩種猶太人拉扯的昏君
急于在中東地緣政治上與中國一別苗頭的拜登,這次又跌了個狗吃屎,完全低估了哈馬斯的生存危機感與實力,手段粗糙地企圖邊緣化巴勒斯坦問題,僥幸促成以阿關系正?;?,結果又引發一次可能的長期戰爭。
拜登目前的身份,是爭取連任的總統,所以選舉考量必然壓到一切。然而,選舉考量受到兩種力量牽引,一種是猶太人金主,另一種受猶太人思想影響的青年選票,這兩種人的互斥力撕裂了執政團隊。
全力支持以色列,是美國總統的膝蓋反應,出動兩個航母戰斗群為以色列壓場,又在聯合國以一票否決“巴以?;稹?,不惜站在全球大多數國家的對立面。此舉雖然能討好猶太金主,卻激怒了民主黨鐵票——校園里的青年。
如前述,猶太裔的反猶太復國主義者,盤踞思想界,根據地在大學校園,而挺巴勒斯坦建國是覺醒文化的勛章之一。崇尚多元反歧視的年輕世代幾乎都有反以挺巴的情緒,許多年輕人在哈馬斯發動攻擊的隔天就旗幟鮮明地“挺巴”,此一族群大都親民主黨,當然不能接受民主黨總統“無障礙挺以”,更不能接受“無差別壓制反猶”。
挺巴勒斯坦是覺醒運動的其中一環,此思潮醞釀已久,而早在哈馬斯展開絕地反攻前,大學校園的“挺巴覺醒”就受到了歧視與壓制。如哈佛否決了國際人權組織HRW前主席就任訪問學者的申請,理由是HRW長期反以挺巴。此事件在哈佛校內外激發出不少批評聲浪,被認為是顧慮猶太捐款人的自我審查。
覺醒文化醒目的訴求之一,是消弭種族歧視。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實行種族隔離,乃獲聯合國認證的惡行,自是覺醒青年唾棄的對象。而如前述,覺醒文化當然也受到許多猶太思想家的啟發和猶太裔老師的諄諄教誨。因此,民主黨挺以,對這些“天然左”青年而言,形同自我否定。
《紐約時報》在哈馬斯行動后沒幾日,便發表一篇文章認為“以色列危機是民主黨團結的契機”。立論在于,民主黨內的進步派傾向于限制美國對以色列的軍事和財政支持,但哈馬斯的“暴行”讓黨內的這股極左勢力失去立足點。
白話說,就是建議民主黨建制派搭哈馬斯的便車,鎮壓黨內這些不識時務的少數進步派。不過,此一立論恐怕經不起考驗,因為別說國會,光是國務院內部已就為此“兵變”,直接拿俸祿賭理念,反對拜登政府“無障礙挺以”。
一旦以色列發動地面攻擊,戰爭進入城鎮戰,慘烈的畫面會迅速傳播到全球,走在選舉路上的拜登肯定要被扔石頭。按昏君的行事風格,在選票與金主之間進退兩難,一邊呼吁限制戰爭范圍,一邊繼續軍援以色列,兩面討好,兩面不是人,恐是必然的結果。
拜登遲早會發覺,站在懸崖邊找不到臺階下,低頭只見深淵。
“臺獨”不知該演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
自比烏克蘭,是“臺獨”此前的戲碼,擺出受害者姿態向國際社會討拍,也借此為“武裝臺灣”鋪紅毯。不過這次,“臺獨”不知該演以色列人,還是巴勒斯坦人。
這次的情節很明確,以色列人是施暴者,巴勒斯坦人是受害者,因此有部分“臺獨”急演巴勒斯坦人,裝呆質問北京,為何巴勒斯坦可以建國,臺灣不行?
另一種劇本是,以色列是民主盟友,美國親兒,巴勒斯坦是西方宿敵阿拉伯人,哈馬斯是“恐怖組織”,因此有部分“臺獨”急演被血腥突襲的以色列人,復仇理所當然。
不過,一人分飾兩角在輿論戰上是行不通的,所以綠媒輿論觀點也出現了類似歐美媒體的混亂現象。
有些“臺獨”是漢娜·阿倫特的信眾,時常將其名言塞在自己的論述里,為自己的分離主義主張鍍金,展現反極權的姿態,以彰顯“臺獨”的價值觀。但這種“臺獨”永遠說不清楚的是,以色列到底是極權國家,還是民主國家?巴勒斯坦建國的權利,被美國爸爸剝奪了該怎么評論?
以色列今天的作為,完全與漢娜·阿倫特高舉的價值相左,但以色列的高度自我武裝,卻又是“臺獨”當前的訴求。講和平,怪怪的,想促戰,又不敢,巴以沖突讓“臺獨”陷入自我矛盾。
說穿了,“臺獨”沒有真正的左翼,都是右翼分子,拿左翼理念斗爭國民黨成功,久了就忘了自己其實不是左翼。猶太左翼思想,不過是“臺獨”拿來自我粉飾的兇器,一但有真左翼質疑“臺獨”路線,就惱羞成怒,污其為“左膠”。
接下來對臺灣的靈魂拷問,就是當加沙陷入城鎮戰,臺灣人還愿不愿意付出類似的慘烈犧牲,捍衛美國的第一島鏈?
注1:https://www.theguardian.com/commentisfree/2023/oct/19/biden-jewish-americans-israel-gaza-call-for-ceasefire
注2:https://www.artists4ceasefire.org/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責任編輯: 小婷 
-
深圳機場通報大面積延誤:系出現不明升空物,已恢復正常
2023-10-24 07:47 -
中國臺灣花蓮縣海域發生5.9級地震
2023-10-24 07:20 地震 -
鄭強主持太原理工大學校黨委會議
2023-10-24 07:17 -
華為將發射1萬枚6G移動低軌衛星?華為辟謠
2023-10-23 22:38 華為 -
大灣區又一世界級橋梁迎來新進展
2023-10-23 22:09 超級工程 -
國務院批復同意《關于在上海市創建“絲路電商”合作先行區的方案》
2023-10-23 22:05 -
金融機構“內鬼”虛構數百萬存款被輕判,檢察機關抗訴
2023-10-23 20:12 依法治國 -
習近平:堅持黨對工會的全面領導,組織動員億萬職工積極投身復興偉業
2023-10-23 19:38 -
多起瞞報!?遼寧阜新煤礦事故90人被追責
2023-10-23 18:04 煤礦安全 -
國務院擬對16省區市實地督查,征集阻礙民營經濟發展等5類問題線索
2023-10-23 17:30 中國經濟 -
農業農村部:夏糧比上年略減,秋糧增產已成定局
2023-10-23 16:27 聚焦三農 -
中國婦女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習近平等到會祝賀
2023-10-23 16:07 -
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攀升,仍有215個崗位無人報考
2023-10-23 15:58 中西教育 -
商務部:第六屆進博會各項籌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2023-10-23 15:48 進博會 -
針對“鼠頭鴨脖”等,國務院食安辦約談兩地政府主要負責人
2023-10-23 13:13 食品安全 -
最高檢再就民營經濟發文:防止片面嚴、片面寬
2023-10-23 10:55 中國經濟 -
富士康遭查:鴻海集團回應,島內議論紛紛
2023-10-23 10:43 兩岸關系 -
國家煙草專賣局原黨組書記、局長凌成興接受審查調查
2023-10-23 10:23 -
九旬老人因感情糾紛到前女友家放火,法院判了
2023-10-23 10:14 依法治國 -
今年我國第1000億件快件產生,較去年提前39天
2023-10-23 09:48
相關推薦 -
歐洲車企被警告:這場爭奪,中美遙遙領先 評論 14以色列宣布將地面行動擴大到加沙地帶全境 評論 215為防中國芯片,美商務部長要求“加錢” 評論 214“來自美國的壓力越來越大” 評論 86談判陷入僵局,以總理:將繼續開展行動 評論 116最新聞 Hot
-
這場選美是“推翻尼政府的陰謀”?
-
為了明年國會選舉,尹錫悅開“猛藥”
-
歐洲車企被警告:這場爭奪,中美遙遙領先
-
白宮敦促國會:打錢!不然烏克蘭...
-
“以色列定居者威脅我們,不離開就會被殺”
-
“美國利用‘不成文規則’,強迫企業在新加坡而非香港注冊”
-
以色列宣布將地面行動擴大到加沙地帶全境
-
“淘汰化石燃料,就會回到石器時代”?氣候大會上爭議不斷
-
“一艘美國軍艦出于自衛開火”
-
以駐聯合國代表抨擊猶太裔索羅斯:可恥!
-
“美國防部稱,我們的軍火工業難以跟上中國步伐”
-
美國三位“中國通”發文呼吁賴清德“凍結臺獨黨綱”
-
北約秘書長:要為來自烏克蘭的壞消息做好準備
-
“芬蘭希望得到中國幫助”
-
“英國直接不想還了”
-
“令人發指”!菲律賓總統怒了
-